汤小虎
汤小虎,1964年7月出生,昆明人,白族,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中心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首批“万人计划”名医,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7年。
教书育人工作业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厅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主编和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家级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学术专著和国家规划教材15部,曾先后荣获2014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5年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1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著作奖三等奖1项,在临床工作中,提倡中西并重、病证结合,以四诊为要,同时也强调学好西医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中西医、民族医药结合,擅长运用扶阳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分期论治痛风,益气养阴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督导理念
教导学生要学好祖国医学,必须要有严谨的态度和扎实的理论基础,需熟读中医四大经典及博览群书,用心感悟,脚踏实地,活学活用。
钱凤娥
钱凤娥,1982年5月出生,云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中医护理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南省老年护理协会理事。主讲研究生《中医临床护理实践》,本科生《中医临床护理学》、《中医护理学基础》等课程。
教书育人工作业绩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开展多模态教学,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省级、校级研究生优质课程《中医临床护理实践》负责人,省级研究生案例库负责人,智慧树慕课《中医护理学基础》负责人(本科层次),学堂在线《中医临床护理实践》负责人(研究生层次)。获2023年云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2022年云南省省委组织部记功勋章,2022年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获2021年、2017年校级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二等奖。获校级伍达观奖教金、校级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实习带教老师等称号。主持、参与省级、厅级、校级课题14项;参编教材专著18部;公开发表论文12篇;获专利1项。作为班主任所带班级获省级优秀班集体称号,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省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校级二等奖2项,校级铜奖3项。2021年获省级创新创业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16、2019年获校级杏林科技节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督导理念
教学督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应注重与教师沟通合作,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关注教师的需求和困惑,将督导工作与教师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应认真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和完善督导工作;应不断地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关注教书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为学校提供有效的改进建议。作为教学督导委员,应坚持学习和自我提升,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督导能力,以更好履行督导职责。
魏泽英
魏泽英,女,教授,硕士,中共党员,云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1985年7月本科毕业于云南大学化学系,1993年6月硕士毕业于重庆大学化工学院,2004-2005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校区访问学者。自1985年7月云南中医药大学任教至今,主要讲授药学类各专业物理化学课程。
教书育人工作业绩
主编、副主编《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实验》等教材10部,主持云南省教改项目2项,云南省质量工程双语教学示范项目《中药化学》主持人,云南中医药大学重点课程《物理化学》主持人。
督导理念
作为第二、三、四届云南中医药大学教学督导委员,从事教学督导工作几年来,课堂听课、掌握教学一线情况,课后听取老师们、学生们对教学工作的反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于我个人而言,教学督导过程也是学习、成长的过程,每次听课,对照自己的教学工作,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学无止境。
教学督导工作,重在“导”。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可以保证教学过程正常进行,对于出现的一些问题,重在引导,引起重视,以使老师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叶圣陶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大纲、培养目标规范下,老师们兢兢业业、孜孜以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搞好教学工作,紧跟时代不断进行着教学改革。常教常新、常教常精,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永远是一个不断精进的过程。
在教学工作、督导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培养、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由低阶认知向高阶认知发展。一辈子学习,一辈子提高、精进,人生才能站在高处,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洁
张洁,女,汉族,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首批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中国商品学会中药标本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药鉴定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药材饮片分会理事;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长期从事《中药鉴定学》、《生药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以及中药、民族药资源与质量标准研究工作。主持参与各级各类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30余项;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作为副主编、编委参编《常用中药原色图集》、《高黎贡山药用植物》、《中药商品学》等专著教材20余部。
教书育人工作业绩
在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作为骨干成员积极参与了“中药学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中心”、“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中药)建设”等10项国家级、省级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主持完成厅级教改项目1项,参与校级教改项目4项。主持课题“应用多媒体显微互动教学系统改革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的教改论文“计算机多媒体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获“云南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论文三等奖”。主持完成的多媒体课件获“云南省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审” 高等教育组二等奖 。参与的微课教学获云南中医药大学“课程思政”微课教学竞赛三等奖。指导学生作品获学校第三届“杏林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优秀奖。2018年指导学生作品获“创青春”云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并获云南中医学院第八届“双创杯”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曾9次获校级“毕业实习优秀带教教师”称号;2次获校级“优秀班主任”;并获云南中医学院第四届武达观教育奖教金先进奖。
督导理念
作为教学督导首先应热心教学工作、治学严谨、为人师表。本着“与人为本”的心态,坚持“以督促导”的思想,力求体现“督”是关心,“导”是帮助,明确听课检查是手段,指导帮助是目的。做到多帮助、多指导、多教育、少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