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林兴
陈林兴,女,二级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7月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以全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免试留校,先后在妇科教研室、迎评促建领导小组办公室、教务处从事教学、临床、科研与管理工作;2016年11月至2019年6月任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校长;
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从事管理工作;2020年11月至今在云南中医药大学工作。
教书育人工作业绩
三十七载从教、从医路,潜心三尺讲台,躬耕杏林不辍,始终坚守“教书育人、疗疾除疴”的神圣职责,成长为一名课堂上有实践的名师,临床上有理论的名医。
(一)潜心培养高质量人才。教学中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中医思维的培养,既教授专业知识、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既是课堂上的严师、又是生活中的益友。现为云南省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中医妇科学”课程负责人,云南中医药大学一流课程“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程负责人,云南省教育评价改革专家咨询组成员,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云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建有“云南省高等学校陈林兴名师工作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中医人类学”学术带头人。
(二)突破教育教学禁锢点。长期致力于高等中医药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2023年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19年获第五届保山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17年获云南省第八届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13年获云南省第七届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三)持续攻克妇科疑难病。临证潜心研究,善于突破,不断发展创新,对妇科疑难顽症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和疑难重症崩漏等有深入研究,在调经-助孕-安胎方面辨治思路独特,凝练固化形成系列方剂,临床疗效好,特色鲜明。为云南省优秀青年中医,云南省名中医,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张良英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云南省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术带头人,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督导理念
做一名有情怀、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质量的教学督导,竭尽所能为学校的发展添砖加瓦,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尽绵薄之力。
蔡恩丽
蔡恩丽,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等科研课题20余项,其中主持省部级项目8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SSCI论文10篇;编写教材30余部,主编全国规划教材5部;作为副主编,编写教材18部。2021年1月、2016年9月分别获云南中医药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多次荣获云南省优秀多媒体教育教学软件和教育信息化论文竞赛等奖;《外科护理学》云南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循证护理》优质课程负责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点(一级学科)护理管理方向带头人,中西医结合护理学(云南省一流学科)康复护理方向带头人。
教书育人工作业绩
作为一线教师已满教龄30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深受学生的欢迎与好评,学生评教一直名列前茅。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潜力,培养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健需求和护理专业化发展的高素质护理人才。自2015年8月护理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指导全日制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9人,已毕业6人,其中2人攻读国外博士学位研究生。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德施教、立德树人,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时刻注意加强业务学习,努力进取,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探索教改新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领导、专家及同行的一致认可。
督导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督导结合,以导为重,督中有评,评中寓导,旨在提高,意在服务。
韩妮萍
韩妮萍,女,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师。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承担校、院两级督导工作十余年。现任中国免疫学会中医药免疫分会委员;云南省免疫学会理事;云南省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理事、秘书;云南省级精品课程《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云南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进展》主讲讲师;云南省“中医药调节免疫及微生态平衡防治感染性疾病”研究生导师团队核心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云南省级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基础”骨干成员;云南省高校中医药调节机体微环境应用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团队骨干成员;云南省中西医结合慢病防治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
教书育人工作业绩
从事中西医结合基础现代多学科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药调节肺部炎症免疫微环境机制研究。近5年获校级以上教学比赛奖项2项;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重点、重大项目10项;公开发表论文15篇;出版专著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12部;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
督导理念
在督导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督促教、以督促学”原则,积极收集、反馈学生意见建议,帮助青年教师发现问题、提高教学水平,为我校教学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工作尽职尽责发光发热。
刘燕波
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云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西学研究所主任,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教师资格(中医药学),研究生《基础英语》优质课程负责人。担任世中联中医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际(西学)中医文化推广研究基地理事会理事,世中联翻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中联中医药文化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世中联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理事,暨南大学本草博物教育基金学术顾问。
教书育人工作业绩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医人类学、中医药对外教学、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传统医药文献翻译研究工作。主持省部级课题9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各类教材20余部;主译卫健委“十三五”留学生中医文化规划教材《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主编云南文化系列专著《印象云南》等16部。先后获云南中医药大学“红云园丁奖”“伍达观教育基金奖教金”“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云南白药奖教金”等荣誉、全国大学生“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云南赛区“优秀指导教师”称号、世中联翻译专业委员会“岐黄国际传播奖”“第十四届国际学术年会优秀学术著作奖”、“第三届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优秀作品奖(图文类)。
督导理念
我认为大学的任务有三个,树人、育才、扛起思想之旗。“树人”“育才”对应“教”,“扛起思想之旗”对应“研究”。作为大学老师,我们要给人类带来光明、带来前途,因此,研究是我们不可推卸的任务。
督导工作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督导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督促教,以督促管,教学相长,提高质量”的原则,以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方向,明确目标,抓住要点,端正态度,摆正位置,发现问题,做好常规工作。